記得幾年前去日本,看到連鎖通路會因應不同地區,而提供特殊性的農產品,像北海道有在地小農的蔬果產品、牧場品牌鮮乳。當時我覺得很佩服,也覺得日本農民在這部分是幸福的。
要達成地產地銷,是需要透過通路的支持,才有機會落實。
而台灣,長期以來農民和通路的關係很薄弱,主要因為雙方的現實狀態與需求很難對接。通路需要高度規格化,且能隨時供應穩定的貨源,不能有斷貨與品質不穩定的產品。但農民生產量有限,且農產品本就不易規格化,栽種和飼養環境又易受天氣等不可控的因素影響。因此,一直以來,通路的品項都以大型品牌為主,在地農民比較沒有機會和通路合作。
不過這幾年下來,台灣的通路也開始做新的嘗試與轉型。以我們鮮乳坊為例,這兩年內,陸續和全家便利商店及家樂福合作,全家透過與獨立小農商品的合作,並協助開發出冰淇淋、奶酪等乳製品,讓乳品使用量能在多元的品項上更加穩定,近期也看到包括蜂蜜等其他農產品有類似的合作。透過雙方資源的整合,可讓農民被消費者看見。
這幾年,家樂福文教基金會也在動物福利及環境永續的議題上,有許多關注與發聲,包括傳統格子籠雞隻飼養模式、乳牛飼養環境是否符合動物友善的問題。通路上的商品樣貌也透過基金會的立場,選擇友善土地的品項,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。貨架上也把農民的真實生活,透過影片或擺設呈現出來,讓農村的樣貌透過體驗而傳達給消費者。